当下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发现,农业生产技术在推广上遇到较多的困难,很多农民朋友甘愿按照原有传统的生产模式,也不愿去学新的农业生产技术,这种根源在哪里的?
农业收入已不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
目前依靠农业生产获得经济收入的农民并不多,大多数农民朋友主要的收入是依赖打工获得的。农民在家辛苦种一年地,甚至不抵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多,在这种情况下,也就初始很多农民朋友对农业技术不再重视。

就拿我家乡山东菏泽农村来说吧,多数农民人均一亩多地,一般家庭拥有耕地五六亩,即便是种好了,又能赶上比较好的粮食价格行情,这一年下来通过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入,大约也就在1万元左右。
如果一个青壮年劳动力是选择外出打工的话,每个月的收入少说也有五六千元,尤其是在建筑工地上能够从事一些技术工种,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万元以上,这样相比在家种地划算的多了。

两种方式的收入相差这么大,种地也多数成为了农民朋友的“鸡肋”,即便是不愿意放弃种地,也是家里面有出不去务工的人员捎带种植,这也是农业技术不被重视的根源。
农业技术晦涩难懂,让农民朋友难以理解
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能够节约农业生产投入,还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的收入,原先还是让一些农民朋友比较欢迎的。但是有一些农业专家不够接地气,所讲的农业生产技术晦涩难懂,让原本文化层次并不高的农民朋友听得云里雾里,很难理解。

要知道目前在农村还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,多数人文化层次并不高,甚至还有一部分半文盲,如果对这样的群体去讲解化学分子,他们能够听得懂那才怪呢。
曾有一个专家到村里面普及农业技术,大讲特讲化肥的构成与成分,适合什么样的土壤,如何对土壤进行检测?缺乏什么样的养分,不少农村老人都在围观。

随便问几位老人能不能够听得懂,他们都是摇头表示不知道讲了什么。当问他们既然听不懂,为什么还要围观听讲,他们才说出了真正的原因,原来他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领取洗衣粉,香皂或塑料盆之类的物品。
繁琐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收入不对等
很多农业技术讲究的是精细化,操作是流程化,让农民朋友感到很是繁琐,这样的农业技术确实能够提升粮食产量,但是所提高的产量经济价值并不能够抵消投入的人力物力,繁琐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收入不对等的因素,也让农民朋友难以去接受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。

比如说目前的冬小麦生产,如果按照某些增加的技术指导去种植,需要浇水次数太多了,像封冻水、蒙头水、越冬水、返青水、灌浆水。施肥又有多种,如种植时施入底肥,小麦返青时追肥,拔节时施入孕穗肥等。
这还不算打除草剂,打农药等等,试想一下,一亩地小麦即便是种好了产量1000多斤,如果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,最终所能获得的收入并不能够大幅度的提升,谁还愿意去按照专家所讲的那些方式方法去种植呢?

农业生产技术之所以推广难,也并不是农民朋友不愿意学,主要原因是当下的农业生产已经让农民朋友难以有效提升经济收入,其次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时候,也要注意面对的群体,应当采取相应便于理解的方式方法,让农民更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,并且还要能够做到去繁就简才可以。对此你怎么看呢?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uiguango.com/15725.html